
欢迎来到规则
在这一部分中, 该方法将帮助您了解我是如何运行这个项目的。
概括
当你想了解一个群体的想法时,最好的方法是融入他们。幸运的是,我所研究的群体符合我自己的文化背景。这给了我很大的方便,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把这个我一直在研究的话题带到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通过观察性研究来深入了解中国年轻女孩在社交网络/家庭关系/个人追求方面的表现。我与他们进行了非结构化的采访和深入的讨论。然后,我创建了原型来测试这个群体的深刻思想。之后,我举办了研讨会,观察他们深入思考并就相关话题进行辩论。
最后,我把我观察到的所有东西都整理了出来,放在网站上与大家分享。
阶段1
我做了什么?
民族方法学观察研究和非结构化访谈
我为什么这样做?
文献研究的结果是,缺乏从中国年轻女孩的角度进行真实性相关的研究。因此,在项目开始时,我需要广泛的信息,越多越好!
沉浸式观察研究当然是最好的方法。事实上,它帮助我收集了大量全面的信息。在那之后,我收集的信息帮助我为下一次非结构化面试制定了一个更具体的方向。以上两个步骤帮助我从混乱中清醒过来,看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
我是怎么做到的?
1. 民族方法学观察研究
我在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小红书/中文版抖音)上搜索了“真实”、“太真实”、“信任”等一系列关键词,观察到很多与中文相关的帖子和评论gen-z 女孩,然后我分析了该组信任/认为真实的内容样本。
结果,我发现年轻的中国女孩似乎在分享她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经历,并在网上与年轻的陌生人讨论自己的想法。此外,对长辈观点的不信任似乎也是一个热门话题。
2. 根据1中的发现,我以非结构化的方式采访了八位中国Z世代女孩。我特意选择了来自不同行业/城市的女孩作为受访者,以尽量减少限制。由于 Covid-19 的限制,采访是在线进行的。虽然采访形式不是面对面,但受访者都表示处于轻松的状态,最终我得到了一些深入而有趣的看法。八次访谈被记录下来并用于分析。
受访者:
赵景仪: 女。 23岁。小学英语老师。来自中国天津市
王坤月: 女。 24岁。研究生。来自中国北京
茜茜: 女。 20岁。伦敦金斯顿大学本科生。来自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汤子轩: 女。 22岁。从事金融行业。来自中国河北省邯郸市
颜悦: 女。 24岁。在公共广播工作。来自中国河北省沧州
孙浩哲: 女。 25岁。伦敦艺术大学研究生。来自中国山东省淄博市
安吉拉: 女性。 21岁。河北大学本科生。来自中国河北省保定市
克莱尔: 女性。 22岁。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 来自中国江西省南昌市
我从中得到了什么?
参与者被邀请写下他们认为与真实性相关的关键词(事物或人)。结果,不同的参与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经过所有这些调查,我得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发现:
在中国,长辈曾经是意见领袖,但现在,
似乎年轻女孩认为年轻人更真实。
基本上,年轻一代似乎越来越不信任长辈。例如,其中一位受访者提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如果她将来有孩子,她不愿意让父母帮忙照顾他们(在中国,祖父母帮助照顾孩子是很正常和流行的),因为这位受访者不相信她父母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观。另外,我发现中国z代女孩更喜欢询问年轻人(朋友/社交媒体)对生活选择的看法,而不是询问长辈,大多数参与者认为他们的想法和行为更多地受到年轻人在线观点的影响比他们的长辈。
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人相信什么,认为什么是真实的?
通过分析他们与真实性相关的想法,似乎真实性不仅与真诚/善意/熟悉有关,还与价值观的同理心有关。长辈似乎代表了一些中国传统的道德品质,但年轻的中国女孩并不认为他们是真实的——这是否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已经不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是什么让曾经的意见领袖在中国 Z 世代女孩眼中不再真实?弄清楚这一切的原因对我的课题来说一定意义重大,所以我决定根据这个发现来设计后续阶段。
阶段2
我做了什么?
原型
根据第一期获得的信息,我决定调查中国Z世代女孩眼中“年龄”与真实性的关系,寻找“年龄”背后的深层原因。因此,我选择了小红书,一个年轻人经常分享/讨论他们感受的社交网站,然后我为它创建了一个年龄过滤器。
通过使用这个原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他们在小红书上观看的内容选择博主的年龄范围。博主的年龄将显示在所有内容标题中。此外,用户关注的博主列表还将按年龄排序,以全面测试用户对不同年龄段博主的固有印象以及对下一阶段不同年龄博主所发帖子的真实感受。
我为什么这样做?
1. 选择小红书作为原型基础的三个理由:
(1) 我发现小红书是中国z世代女孩分享和交流日常生活和想法的主要社交软件。从八位参与者的观点中,我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他们父母的观点有时并不真实,因此他们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可能更容易受到小红书上年轻博主的内容的影响。
(2) 博主的年龄分布在小红书上,满足了我对年龄的研究需求。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群人对真实性和年代的见解,我选择了小红书作为原型的基础。
(3) 小红书上的帖子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我需要确切地知道中国Z世代女孩认为什么样的内容是真实的,所以这些海量的内容帮助我获得更多的信息。
年龄过滤器的设计可能是“不道德的”,因为年龄标签可能会放大用户对年龄偏见的感受。然而,这正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中国z代女孩的角度理解真实性和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
第三阶段
我做了什么?
创意工作坊
我邀请了第一阶段的八位中国女孩和她们一起经营创意工作室,使用原型和一系列问题设置。
我为什么这样做?
在第 2 阶段设计原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用它来测试参与者并获取更多数据。另外,我希望这个原型可以激发更广泛的话题/灵感,比如参与者自己的经历,以及他们意见形成的原因等。我想看到他们都产生共鸣的观点,所以我邀请他们一起,使他们能够激发更多的讨论和相互启发。创意工作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我是怎么做到的?
(1) 原型测试:我向参与者展示了小红书的年龄过滤器设计,并围绕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1.他们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年龄过滤器? 2. 他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发布的内容有什么看法? 3. 让他们观看关注的博主列表并回答问题——他们的博主的哪个年龄段更真实?为什么?
(2) 更深入的讨论:研讨会小组将有关原型测试的对话转移到更深入的转换。我提出了“长辈与长辈关系的真实状态”这个话题,得到了更多的观点和相关的深层原因。
第 4 阶段
我对以上所有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四个重要发现,发布在网站上与大家分享。
限制和适应:
1. 受访者的数量/多样性是有限的。我已尽力根据不同的行业/城市选择参与者,但由于人数有限,仍有一些限制。例如,所有参与者都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然而,从特定消费群体的角度研究真实性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这可能为未来的研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2. 本项目基于“中国z代女孩似乎不再相信传统意见领袖——长辈的观点”这一发现来讨论真实性,但由于不同家庭的教育经历不同,这些观点并不适合所有中国z代女孩们。未来,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经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更多的见解。


